English

克格勃间谍在中国

1999-05-05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朱信娟在北京服刑时,燕某每月一次前去探监。后来朱信娟移解青海,燕某给丈夫写了一封信,说她正在攒钱,准备赴青海探监。朱信娟入狱之后,已经觉得万分对不起妻子,因自己判的是无期徒刑,所以几次三番劝燕某离婚,但燕某就是不肯,这次移押青海,又去信提出离婚,哪知燕某却来了这样一封信,他想再次去信阻止妻子上高原时,燕某却已经来到达羌农场了!

她的出现轰动了整个场部,达羌农场组建将近一年,还没有一个犯人家属来到农场。

燕某在农场待了三天,农场破例给朱信娟放了3天假,让他和妻子待在一起。

这件事对于朱信娟的教育,胜过上100堂大课(劳改大队称干部对犯人的集中教育为“上大课”)。他在北京服刑时,因刑期遥遥无望,根本谈不上什么“积极改造”,不违反监规已经算好的了。燕某来场探望一事对他触动极深,他真正领受到人民政府教育人、挽救人的诚意和用心,从此开始努力改造;到1974年,他被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。

朱信娟减刑后大约两个月,达羌农场又接收了一批新犯人。这批来自东北的犯人共有400名,其中反革命犯38人,大部分在四大队。这38名反革命犯中,有7名是中国籍克格勃间谍,其余的分别是国民党潜伏特务、实施阶级报复破坏活动的地富分子、现行反革命分子等。

新来的7名克格勃间谍,都是知识青年,他们是克格勃的一个间谍小组,一网打尽一起判刑,一起押解达羌农场。

7人中的头目即间谍小组组长姓张名边,系哈尔滨的一个67届高中毕业生,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父亲是机械工程师,母亲是医生。张边也许受父母的遗传影响,智商甚高,从小学到高中,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他因此而踌躇满志,一心要上名牌大学,读研究生,成名成家,出人头地,光宗耀祖。哪知他高中只读到二年级,就爆发了“文化大革命”,上山下乡运动粉碎了他的大学梦。1968年8月,张边怀着郁郁不得志的心情,来到位于中苏边境黑龙江境内的一个军垦农场“修理地球”。(待续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